风险提示:请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CoinVoice官方立场无关

去中心化社交媒体的博弈机制

链声黑板报
2022年12月05日

作者:刘果 | Guo Liu (@guo)

一种新的人与人的组织方式正在成为可能。不管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社交媒体、DAO 还是 DeSoc,背后有共通问题:什么样的机制能让社群产生价值,并实现良性循环?这样的机制需要社群共同演进,我们如何一同描述和讨论它?

去中心化的应用或组织既然不依赖权力机构,便需要用博弈机制来替代权力机构。通过博弈,个体和组织以类似市场的方式来参与自治。能够实现如此高效和大规模的博弈,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该怎么设计这样的机制,我们还知之甚少。

在过去几年的讨论与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种设计,对应一个社群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这些设计与问题的模式,各自适用于社群动态的一个侧面。当我们把它们连缀起来时,便可以描绘出一个社群的大致结构。

要真正做到去中心化,就需要社群参与,对机制的设计达成共识、共同演进。那些行得通的、原子化的模式,是可组合的产品模块,也是用于共同想象的词汇和语言。这样让社群共建的“模式语言”,被用在建筑学、城市规划、计算机语言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也会有助于去中心化应用或组织的建立。

以下是一些我最近在思考的模式,都是一些能够应用在社交媒体或者创作者社群上的博弈设计。大部分应用用不上所有模式,但能够用上一部分。以下模式的排列,从最不常见、但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到最常见、最个人化的部分。

用谢林点进行仲裁:一个社群会需要偶尔启用仲裁机制,比如维护社区规章。“谢林点”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去信任的仲裁方式。

用预测市场进行内容筛选:内容创造的过程中需要高效和持续的内容治理,预测市场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相对可靠的机制。

以广告位 NFT 作为社群共有资产:注意力来自于整个社群的贡献,也应当为社群所共有。如果广告位作为社群共同资产以 NFT 的形式存在,便可以借助激进市场设计将注意力变现的路径。

代币质押遏制恶意评论:社群扩大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恶意评论,即使作者能够删除或隐藏恶意评论也不足以避免负面影响。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质押代币来遏制恶意评论。

以小额捐赠进行社群策展:一方面每个社群能够自行决定什么样的内容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另一方面让创作者通过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获得激励。

SBT 标记个人信任关系:每个人可以授予其他人自己的信任,当这种信任公开时,便能够开启许多在社群层面的机制。SBT 提供了在链上公开信任关系的方式,为其他信任机制提供了基础。

以下是每种模式的讨论。

用谢林点进行仲裁

社群中常常有对于仲裁的需求,比如内容是否属于抄袭或假新闻,一个账号是否违反了社区规程、需要受到处罚。最直观的方式是,通过某种机制产生一个被人们信任的小团体,执行仲裁的权力和义务。这种机制有许多问题,一方面任何对小团体的选举过程都有低效和参与率低的问题,另一发面仲裁团体永远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也就需要承受来自其他成员的压力。

前 Reddit CEO Yishan Wong 关于为什么无法通过仲裁团体进行内容治理

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博弈机制保证公允,就能够随机抽取成员参与决策,仲裁可以更加高效、结果也更容易获得共识。我们甚至可以让仲裁者的身份匿名,让决策过程不受社群舆论的压力。“谢林点”有可能能够成为这样仲裁机制的基础。

“谢林点”是指那些人们在不进行合作的情况下会共同选择的点。比如,某一天有一群人试图在纽约相遇,但又无法定下具体时间地点,大部分人可能会在中午十二点的时代广场相见;因为前者是一天的正中,后者是纽约的核心地标,分别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谢林点。

我们可以据此设计一种仲裁规则:在质押一定代币后,仲裁参与者对一个问题的答案进行选择;与大多数人答案一致则获得奖励,与大多数人答案不一致则失去一定代币。此时,参与者倾向于选择自己认为其他人也会进行的选择,即这个问题的谢林点。

参与者之中任何形式的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都是谢林点;如果一个问题的答案类似共同知识,便有可能以这种形式进行仲裁。比如,当一个社区对人身攻击或者抄袭有明确定义后,便可以用于判断一篇文章是否属于人身攻击或者抄袭。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比如假新闻,如果一个社群能够达成定义上的共识,也可能可以采用这样的机制。

在实际情况中,会出现“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情况,这些情况也是推动共识演变的机会。这样的仲裁就需要结合重新申诉的机制,让有争议的情况能够以更适合公开讨论、常常也更低效的方式重新决议。所以,谢林点并不会完全取代人治或者中心化决议,而是让常规决策更加去中心化。

除了针对处罚进行“负面决策”,谢林点的机制也可能用于针对奖励的“正面决策”。比如,如果一个社群每天都会选出当日的精选内容,那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谢林点的机制,让社群成员轮流进行投票,选出公认的优秀作品?如果行得通的话,这样的内容精选也可以用于付费订阅,成为社群的收入。

用预测市场进行内容筛选

仲裁机制是被动的,需要触发才能进行,同时每次仲裁需要一定的周期。而对内容的筛选,不管是推荐还是隐藏,常常都需要效率和连续。一旦有一种对内容筛选的最终方式,不管是前述谢林点仲裁机制,还是传统的中心化仲裁,我们都可以用预测市场对其进行扩展,使之更加去中心化和高效。

预测市场的思路是,当人们去押注一件还未发生的事情的结果时,每个结果的价格可以作为群体对这个结果的预测。比如,对“明天是否下雨”的预测,我们可以有“下雨币”和“不下雨币”,分别在明天下雨和不下雨的情况下能够兑换成1元钱。如果今天“下雨币”的市价为0.8元、“不下雨币”为0.2元,说明市场对明天下雨概率的预测为80%。如果“我”认为明天肯定会下雨,我就可以买入“下雨币”,期望在明天赚取差价,与此同时将“下雨币”价格推高。

因为利益相关,人们在决策时会更加慎重和理性,所以预测市场一般比问卷调查更加准确。预测市场既被用于总统大选等事件的预测,也用于公司等组织内部的去中心化决策,甚至有学者提出作为政府运作机制的一部分。最近人们则预测 SBF 是否会进监狱Twitter 是否会在今年宕机。那我们是否可以将预测市场用于更高效的内容筛选

如果有了一种对违规内容进行仲裁的方式,我们便可以随机挑选内容应用这种机制;与此同时,任何人都可以押注任何内容的仲裁结果。比如,“我”看到一篇明显是假新闻的内容,而当前预测市场对它的预测不是100%被制裁,我就可以押注“被制裁”代币。如果这篇内容不被挑选仲裁,那我押注的代币全额返回;如果这篇内容受到仲裁,仲裁结果将决定“我”盈利还是亏损。

一旦有了对优质内容的筛选方式,就能够将预测市场用于筛选优质内容。这种筛选方式可以是前述的社群内容精选,也可以是其他的机制。比如,在 Relevant 中,具有 reputation 的用户可以对内容进行“精选”,而普通用户可以以预测市场的机制对内容进行质押;质押的收益取决于最后内容是否被精选。

这样,预测市场的结果可以直接用于产品上对内容进行排序,或者决定是否隐藏。读者一方面得以对内容进行反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为社群筛选内容而获得奖励。

广告位 NFT 作为社群共有资产

许多社群需要外部收入来维持运转,除了前述精选内容的付费订阅外,广告是一个常见的收入方式。当广告与社群代币挂钩时,也有助于稳定代币价格。因为对社群的注意力来自于成员的共同努力,所以广告营收应当也为社群成员所共有。我们可以将广告位作为公有 NFT,并应用适合公有产权的市场规则来进行广告投放。

Vitalik 曾经提出过用“二次方支付”的方式来购买广告,即投放广告的人可以花少量钱占据少量时间,但继续购买时间的话,价格会以二次方形式上涨。这样的机制能够降低普通人参与的成本,让非广告商也能参与进来。这个思路的问题在于,需要确保每个账号都是一个独立个体,否则注册小号就能够绕开这个规则。但在大部分社群中人们需要假名甚至匿名,所以这种思路很难行得通。

另一种思路是,类似于 TheSpace.Game 实验,用哈伯格税来交易广告 NFT。此时,广告投放者以当前标价买过来 NFT,并标以新的价格、上缴对应税收;下一个广告投放者,则需要以新的价格买下 NFT。这种机制让广告投放者与社群的利益更加一致,因为广告位 NFT 的价格也是广告者的收益。

在现实生活中,广告投放者有诸多选择,并且大都不熟悉区块链相关操作,让广告投放者直接竞标 NFT 并不现实。此时,我们只需要将上述广告投放者替换为广告代理商,由广告代理商以传统、便捷的方式与广告投放者进行对接。广告代理商可以一开始由应用的开发者承担,但因为哈伯格税的机制,广告位仍然存在充分市场竞争,仍然能够保证社群的利益。

通过代币质押与销毁遏制恶意评论

公开内容的一个常见问题,是恶意的评论或者回复。这在用户数量多的情况下尤为严重,Twitter 的币圈用户中非常常见,Matters 上也有很多例子。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内容原作者可以隐藏恶意回复,或者举报恶意回复者。但这个过程非常低效,且没有增加恶意回复的成本,也无法防止恶意回复造成的损害。

一种解决的思路是,评论者需要先为自己的评论质押少量代币,而被评论的原作者有权销毁这些代币。这增加了恶意评论者的成本,同时动态确定了一个社群对“恶意”的定义和边界。理论上,原作者也可以恶意销毁这些代币,但因为这些行为是公开的,这样会使得原作者失去读者和评论者。

这个思路可以有很多变体。比如,用户可以只有一笔“评论质押”,只要这笔质押还在,就可以评论他人的内容;但任何被评论过的原作者,都可以选择销毁这笔代币,此后该用户需要重新再质押一次。这样,我们可以达到同样的博弈结果,但正常情况下用户只需要进行一次质押。

以小额捐赠进行社群内容策展

社群策展非常常见,不管是 Reddit、Hacker News、Discourse、批踢踢、豆瓣小组还是微博热搜,内容都是通过“赞”等行为筛选出来的。在加密货币和小额支付普及之后,我们可以把“赞”替换成小额捐赠,一方面让创作者有了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赞”的成本来提高了筛选出来的内容质量。

除了 Matters.News 外,比特币社区 Staker News 和 Gitcoin 的社交部分也在实验这样的内容策展方式。如果能够大规模应用起来,这会成为比 PageRank 更加通用和准确的衡量内容价值的方式。但是,直接通过捐赠行为来呈现内容很容易被攻击,因为用户可以通过两个账号相互捐赠来控制社群注意力,小团体也可以通过相互之间高频捐赠来排挤掉其他内容。一些计算方式,比如二次方配捐中的 pairwise coordination subsidies,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但无法完全解决。

一个解决思路是,让捐赠和策展行为有不同的权重,对应每个账号的某种“声望”;社群中受到信任人能够累积这种声望,而虚假账号则难以获得。比如,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社群代币质押给自己信任的策展人,然后将质押数量作为声望和策展权重。这需要保证质押者、策展人和作者不是同一个人;我们可以通过前述仲裁机制,销毁不合规质押的代币、对作弊行为形成威慑,但是证明两个账号是否是同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

另一个设计策展权重的思路是,人们将自己对一个账号的信任关系以 SBT(Soulbound Token,灵魂绑定代币)的方式记录在链,在呈现内容时通过某种算法映射成策展行为的权重。比如,人们可以认证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的另一个用户,颁发对应的 SBT;策展时考虑策展人被多少人认证过,这些人又被多少其他人认证过。SBT 还开启了许多其他内容策展的可能性,后面会再继续讨论。

内容策展也许是社群博弈当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因为直接决定了什么样的内容被更多人看到,但也是最未知的部分。内容策展的背后是一个通用而影响深远的问题:我们如何评价一个公共物品的价值,并为之提供奖励?创作公开内容为社群提供了公共物品,对它的价值评价会对应发现机制、配捐机制的方面。但一旦提供了奖励,就需要防止作弊的方式,让注意力、金钱等资源的分配是公允的。

SBT 标记个人信任关系

如果一个系统是开放的、同时支持匿名或假名,一个人就可以生成多个账号、发起女巫攻击,使得内容策展、仲裁等机制都有很多作弊的空间。我们无法保证(或许也不应该限制?)一个人只有一个账号,但是我们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认证,让每个人去信任其他账号,不管这些地址是一个个人,还是一个机构。这种信任关系能够成为整个系统安全的基础。

现有的社交网络已经有许多这样的信任关系。我追踪一个人是对他的信任,信任他的创作值得我的注意力和时间。捐赠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打赏,而也是一种信任,对这篇内容价值的信任。也有许多信任关系是跨越线上线下,比如我在线下见过的朋友,便会信任他的账号不是机器人账号。

类似这样的信任关系可以在链上以 Soulbound Token(灵魂绑定代币,SBT)的形式记录:SBT 和信任一样,可以单方面授予、也可以单方面撤销,但是不能转移。这些信任关系发生在任意用户之间,包含大量不同维度的信息。一旦将信任关系记录在链上,我们就可以设计出许多不同的机制,用于解决需要信任的场景。

比如,在前述社群内容策展中,我们可以用 SBT 的重合度来计算两个账号之间的相似度,并对高度相似的地址的策展行为降低权重。这一方面增加了女巫攻击的难度,另一方面让受到不同社群认可的内容更容易被发现。再比如,一个紧密、半熟人性质的社群,可以将准入门槛放在 SBT 上,要求新成员在一定数量老成员见过后,才能加入社群。对 SBT 的验证可以结合 Zero Knowledge,保证信任关系的存在,但不暴露信任链条的另一端是谁。这种机制对于社会运动会很有帮助,因为既维护成员之间的信任,也保障了隐私和安全。

下一步的问题

以上模式要么还处于构想阶段,要么只有小范围的实验。距离一个主要以智能合约运行的社交网络,还有很长的距离。但这些涉及社群动态各个方面的模式,说明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是可能的,我们有望通过博弈替代中心,来得到一种更好的组织形态。

要让这样的组织形态成为现实,需要区分这些模式中哪些是可靠的、能够作为底层模块直接使用的,哪些是需要持续讨论和演进的顶层机制。同时,也需要识别出哪些模式适合作为首先落地的应用逻辑。“以小额捐赠作为内容策展”在 Matters.News、GitCoin、Staker News 中都有自然的需求。那么其他的机制,比如“代币质押遏制恶意评论”,或者“用预测市场进行内容筛选”,是否能在应用中让使用者体验更好,为社群成员提供价值呢?

和所有其他组织一样,去中心化社群是否可持续,取决于是否有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广告是目前内容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注意力经济的内在动力与优秀内容的产生有诸多矛盾;直接支付能够带来更健康的内容产业,但对于公共内容并不适用,对于大部分创作者来说门槛太高。对于一个去中心化的社群,内部又了更多经济流动的渠道,但什么样的机制能够让外部的直接支付变得更容易,不管是捐赠、付费订阅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形态?

参考

用谢林点进行仲裁

Vitalik Buterin, SchellingCoin: A Minimal-Trust Universal Data Feed

Clément Lesaege, Federico Ast, and William George, Kleros Short Paper

Martin Köppelmann, The Ultimate Oracle

用预测市场进行内容筛选

Vitalik Buterin, Prediction markets for content curation DAOs

Vitalik Buterin, An Introduction to Futarchy

Manifold Markets, Maniswap Whitepaper

Slava Balasanov: Announcing the Token-Curated Hot Feed

以广告位 NFT 作为社群共有资产

Vitalik Buterin, Quadratic Payments: A Primer

Simon de la Rouviere, What is Harberger Tax & Where Does The Blockchain Fit In?

The Space DAO, Introduction to The Space

代币质押遏制恶意评论

Vitalik Buterin, Conditional proof of stake hashcash

小额捐赠进行社群策展

Max Webster, How to Disrupt Google

Kevin Owocki, A Quadratic Funding Powered Social Network

Jiajia, Danilo Lessa Bernardineli, and Jeff Emmett, How to Attack and Defend Quadratic Funding

SBT 标记个人信任关系

Glen Weyl, Puja Ohlhaver, and Vitalik Buterin, Decentralized Society: Finding Web3's Soul

Leon Erichsen, How Soulbound Tokens Can Make Gitcoin Grants More Pluralistic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来源: Matters

评论0条

链声黑板报

简介:专注区块链发声

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