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请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CoinVoice官方立场无关

史兴国对谈罗金海:为什么Web3将是中国实现互联网领域弯道超车的绝世良机?

火讯财经资讯
2022年08月11日

8月8日晚,观火琅琊榜第五季第二期播出,阁主史兴国先生(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Hyperchain 超块链创始人、前中科院软件所互联网实验室总工程师)在本期的访谈嘉宾是罗金海老师,他是2140发起人、量子学派CEO,《图说元宇宙》《设计元宇宙》及文津图书奖《公式之美》作者。他既是“数理世界懂诗词歌赋的工程师”,又是“人文学科里懂量子力学的主编”。

两位大咖对谈的主题是《为什么Web3将是中国实现互联网领域弯道超车的绝世良机?》,为我们送来一场思想盛宴!一位是区块链技术扫地僧,一位是知名科幻作家、资深布道者,带来了一场感性与理性、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的深刻对谈!

Web3技术在他们口中变得不再枯燥,而是富有文学性,人文色彩浓厚。史总在谈论Web3、元宇宙时引用了《木兰辞》,并称自己观察到的区块链行业是“左手一根烧火棍,右手一本《金刚经》”的状态;罗金海老师在描述理想的数字藏品时,引用余光中的《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让观众们拍手称叹:高手对谈,确实不一般!

关于“人性是否配的上Web3?”的论述也非常精彩,堪称经典之问:

作为一位区块链资深从业者,罗老师说他现在真的看不起比特币。比特币的现状告诉我们,在良性监管下剑走偏锋完全是有可能的事情,炒币、一夜暴富等现象中体现出的人性的疯狂是无法衡量的。这个问题如果非要一个答案的话,他个人判断是我们确实配不上Web3。

而史兴国说:“不管是数字货币还是区块链圈子的乱象,真正能长期化发展的业务不会是这些,目前只是时机未到。确实切中了人性中罪恶的那部分,但我还是相信人性本身佛魔相生的状态,此消彼长。”

两位的论述其实并不矛盾,而是从两个不同方向上引发我们深思。

本期精彩看点:          

1、在中国,Web3哪些细分的赛道比较有未来前景?

2、人性是否配得上Web3?

3、人类真正迎来Web3世界估计还需要多久?要突破哪些障碍?

4、如何在web3里面规避风险、抓住时代红利?

5、为什么说元宇宙是人类的元叙事?元宇宙能够风靡全球、造成广泛的现象级传播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6、Luna崩盘带给加密市场什么教训?

7、如何看待NFT的实际价值和未来趋势?

8、理想的数字藏品是怎样的?

9、数字藏品市场只是昙花一现,还是会变成一个长尾市场?当下内卷的市场该如何破局?

本期访谈视频完整版可在视频号“火讯财经”点击“直播回放”回看。

下期预告:观火琅琊榜第五季“Web3先行者”第三期访谈嘉宾是德鼎创新基金合伙人王岳华先生。德鼎创新基金是硅谷的顶级投资机构,在Web3领域深耕已久,投资过多个Web3知名项目。下周,阁主史兴国先生将与王岳华先生展开深度对谈,请王岳华先生分享自己在Web3、元宇宙领域的投资逻辑、布局计划以及对新公链、gamefi等热点话题的独特见解。欢迎大家在视频号“火讯财经”直播间预约收看!

节目介绍:火讯财经高端访谈节目观火琅琊榜第五季主题为“Web3先行者”,每期节目中,阁主将深度访谈一位知名嘉宾,每期从教育、技术、哲学、投资、艺术、产业、法律等不同视角,畅谈Web3、元宇宙、NFT数字藏品等热点话题,深度剖析前沿经典案例,展望行业未来趋势,为用户带来极具价值的优质内容。

本期对谈实录(有所删减):

第一板块 :Web3

史兴国:

在开始之前,我需要向罗老师表达一下敬意。您的文章是足以引发深刻思考的好文章。非常开心今天能有机会和罗老师面对面交谈。您在今年四月底,写了一篇名为《Web3.0与中国无关!》的文章,引起了很多Web3从业者,以及很多想all in Web3的互联网人的广泛热议;6月14号,您在观火元宇宙数字藏品峰会上发表主题为《人性是否配得上Web3》的演讲专门回应了争议,并给出“Web3时代将是中国实现互联网领域弯道超车的绝世良机”的结论。为什么Web3将是中国实现互联网领域弯道超车的绝世良机呢?您认为在中国Web3有哪些细分的赛道比较有前景?

罗金海: 谢谢史总。我先回应一下写作时的缘由吧。作为资深媒体人,我最初只想把Web3行业稍微梳理一下,可能是措辞上有些过激,在当下舆论环境中产生了强烈的传播效果。至于“Web3为什么是中国实现互联网领域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是因为我们大概是从1993年到1998年,以一个跟随者身份开始互联网发展;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在应用层面开始与世界互联网大国有一点点平分秋色的味道,但是底层逻辑方面还是基本源于西方世界。底层的互联网思想的话,基本上也都是来自于西方世界,直至Web3时代。

其一是Web3与Web2接轨,而我们在Web2时代积累了良好的、扎实的基础;其二是区块链技术层面,我们基本与西方齐头并进,尤其是应用层面,例如挖矿、矿机、技术算力等领域。

至于Web3的哪些细分赛道比较有未来前景,我认为当下的创业者已经看得很清楚了。第一个当然是钱包,钱包作为身份识别的技术入口,很容易形成一种垄断,就像现在的MetaMask;第二便是链游,链游产业整体刚刚起步,供应链尚未成熟,因此也蕴含着巨大的机会;其三便是IP与文创所形成的创作者经济。

史兴国:

从您的回答中我能感受到,为什么您会把“Web3跟中国有没有这个关系”这件事看的这么重。刚才您提到的那些比较有希望的赛道,有很大一部分可能在中国是没法实施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您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确实抱着“爱之深,责之切”的态度。我们从Copy to China 变为Copy From China,中国无疑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乐土,而您所看好的赛道中最大的制约因素便是监管力度和资本体量。在我看来,两者既是促进因素,亦是制约因素。

Web2时代,中国的互联网社交、电商、短视频、直播等领域都与海外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海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水土不服,因此我一般不以海外视角判断中国市场。在Web3时代,我自然也期望中国能引领世界,但还是要看监管与资本能否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罗金海:

谢谢史老师理解,如果我们仅从VR等硬件方面来说的话,Web3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去聊的东西,因为Web3最核心的还是区块链应用,Web3各行各业的基础和基石。那您又看好哪些Web3细分赛道在中国的发展呢?

史兴国:

从我们较为成功的Web2发展历程看,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中最能够驱动整个产业发展是流量,我们持续使用用户数、日活等反映流量的数据来评价互联网应用的价值。但流量就像不受控制的洪水,随着运营手段的变化而变化。尽管Web2时代的流量可以具体到具体的人身上,但即便如此,流量本身仍然是太粗糙。无论是私域社群,还是企业、网站,流量都只是一个数字,还远远没做到精细化运营的程度。

因此我觉得流量运营中蕴藏着巨大机会,而且Web3的分布式技术可以获取流量中的细节数据,无论是数据层面还是对应权益层面,都能够实现精细化和长尾化。一旦流量能够被精确导向,能够体现长尾价值,那就意味着Web3产业就可以像水利工程一样,能够更有效地把流量的价值挖掘出来。

Web2时代始终未能精确表达流量的价值,我们只知道流量具有价值。而Web3刚刚起步,但数字藏品、NFT等精确映射权益应用已经诞生,从早期的艺术收藏,如今已进一步扩大到文旅和个性品牌,往后还可以与土特产、会员式贩售等行业结合,通过流量的精准匹配以匹配需求,这也需要更为精确和复杂的权益表达,这才是Web3的关键。

当越来越多实体业务需要这种权益表达的时候,更多的消费型业务才会进入Web3,而不只是当下支撑Web3“里子”的金融类、资产类业务,那时的Web3才会有更长远和更实在的发展。

我记得罗老师在观火元宇宙数字藏品峰会上的演讲主题给人很大思考空间,主题名是《人性是否配得上Web3?》。您是Web3最早一批创业元老,推出第一个加密货币电子商务币须网,第三方支付平台colapay,以及后面的coincola,一路走来也见证了不少人性。在演讲中您提到:NFT、DAO都是给良善的理想主义者的优秀工具,但现在出现了无数的漏洞和骗局。所以您抛出了这个问题:“人类是否配的上web3?”对此您有自己的答案吗?

罗金海:

我确实做过不少项目,在行业早期做过“布道者”的角色。但时至今日,我真的看不起曾经我们倾注心血的比特币了。其一,比特币多年以来,几乎没有太多技术层面的进步;其二,比特币也未能像我们这一批原教旨主义者所想象的成为未来的货币;其三,比特币现在已经完全被华尔街资本所控制,其行情几乎与纳斯达克的走向一模一样。我在谈到人性是否配得上Web3的时候,我们这些在Web3中攫取财富的这些人,我们真的能够接受比较良性的监管吗?我们自己愿意接受这种监管吗?

比特币的现状告诉我们,在良性监管下剑走偏锋完全是有可能的事情,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悖论。我们对过于霸道的监管高声疾呼,但如果监管日渐良性化,我们还是有可能走上邪魔歪道。

我们早期做过许多理想化的项目,比如加密体系中的淘宝。但时至今日,我们回首一看,加密行业中仍旧存活的仅是能为大家带来财富的项目,一个是交易所,一个是挖矿。至于真正设计技术创新的应用大多无疾而终,我们自己的项目也是一样。

炒币、一夜暴富等现象中体现出的人性的疯狂是无法衡量的,正如当年牛顿所言:“我可以推测天体运行规律,但我无法预测人性的疯狂。”

这个问题如果非要一个答案的话,我个人判断是我们确实配不上Web3。

史兴国:

我认为任何新技术都有野蛮生长的阶段。在我印象中,1994年到1998年,人们普遍对互联网持反面态度。当时上千元的入网资费,以及未受监管的黄赌毒、盗版等负面领域反而吸引了对新技术有着“敏锐嗅觉”的投机分子,可随着正面行为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由此也变得不一样了。

不管是数字货币还是区块链圈子的乱象,真正能长期化发展的业务不会是这些,目前只是时机未到。您确实切中了人性中罪恶的那部分,但我还是相信人性本身佛魔相生的状态,此消彼长。在目前的人性还难以完全接住Web3的伟大变革这背景下,您提出“Web2.5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会占据主流,以方便世界向Web3过渡。”可以跟大家解释下,什么是Web2.5吗?有哪些您认为还不错的Web2.5的成功案例?

罗金海:

其实我的看法跟史老师的结论并无二致,Web3与互联网的逻辑一脉相承,在底层技术驱动下随着时代前进,这当然无需质疑。

既然史老师提到,咱们就回头来看互联网,如今的互联网所倡导的共享、免费、自由概念和信息大爆炸、全球化等影响都是利弊相生。比如全球化后的逆全球化,信息大爆炸导致人类千年以来的线性思维被打碎,知识和眼界并没有让我们变的更理性,反而如今的互联网愈发情绪化,人们的知识结构也不再完整,甚至无法如信息匮乏的印刷时代的人类一般具备深刻思考的能力。

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的弊端形成一个众声喧哗、娱乐至死的生态。连Web2我们都接的不好,遑论Web3呢?史总所言我当然也赞同,只是我们用理想主义所构建未来实际上与当下时代并不合拍,就目前而言,技术进步与人类的进步并未达成一致。

接下来说Web2.5问题。自我的项目经验看,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认知限制,我们无法将Web3初期应用的所有动作行为都和Web3相勾连,而是嫁接在已成熟的Web2产品之上。

其一,微信、B站、抖音等Web2产品在体验层面几乎已到达极致;其二,Web3产品的开发仍旧遵循中心化的互联网法则和服务,如TPS响应机制。因此,Web3产品偏向后端,涉及金融结算、财务数据等后端,我们会将其与Web3深度结合,而UI、操作等前端则是直接使用成熟的Web2产品。

最典型的就是OpenSea,其本质与电商平台没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上链的动作核心在于区块链技术。也就是说,一步迈入Web3是犯了我早期项目的幼稚理想主义错误,不仅体验较差,也难以在用户群中普及。一个真正的Web3创业者必须明白这一点。

在这方面也想听听史总的看法,您怎么看待Web2到Web3这个过渡阶段?您认为,人类真正迎来Web3世界估计还需要多久,要突破哪些障碍?

史兴国:

我非常赞同罗老师所言由Web2.5循序渐进向Web3演进的说法。至于人类真正迎来Web3,我粗略估计应该短则三年,多则五年。也许Web3需要业务方面、法律监管方面的突破,但我认为其中具备决定性的仍然是技术突破,就像智能手机将我们从互联网时代带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人们一般习惯从业务、法规、监管等角度来分析Web3,包括用户观念、习惯、业务可行性、商业模式等,但我作为技术出身的人,我更为关注的还是技术。

区块链作为Web3的基础,在公链难以承载互联网级应用的情况下,跨链和链的扩展性问题在过去几年并未有明显改观,去年年底的跨链桥事件还导致了近10亿美元的损失。被几十万日活憋得肠梗阻的以太坊多次扩容,设置侧链承载业务溢出,终究治标不治本。

部分项目使用联盟链,想以减少节点提速,但提速的同时丧失了公链本身的特性,在成员增加、节点增加的情况下还是受限于串行结构。各链对于针对LAYER0以及合约跨链的解决方案可以说是垂涎欲滴。

而这些问题在并行结构区块链上都不存在,这也是我们团队从2015年开始研发到现在所获得的一个最大的成果。依据目前并行区块链的研发时间看,关键的突破会在三到五年内发生,在区块链承载能力足够的情况下,Web3很可能就此成为现实。在此之前,我也非常同意您对Web2.5长期存在的看法。

Web3发展势必要与监管发生交互,罗老师曾提到Web3世界需要一定有边界的监管,但是不能“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您对监管有哪些建议,怎么处理好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呢?

 

罗金海:

关于区块链的底层技术之间的一些差异化,包括以太坊的生态链和难以解决的基础运行问题,希望史老师可以再找时间和我一起探讨一下。我们先说监管问题。

中国一直以来,对区块链技术本身的监管不能说是绝对严苛。2013年,我们的早期项目起步时,我们就发现中国的区块链监管不如西方世界严格,这当然可能跟我们整体金融法规不够健全有所关系。一直到2017年,我们能够感知到的监管都一直保持弹性和宽松。

但是直到2017年,加密市场骗局横行,乱象频出,又引来了国家对加密货币的一刀切式强监管。导致如今我们的宣传口径对Web3以及相关概念讳莫如深。

所以,我对监管的看法只有一个原则:监管的制定者需要对行业有非常具体且深刻地了解。严苛并不是问题,一知半解才是。当制定者不够了解时,尽可能采取沙盒的方式。

史老师对监管有哪些建议呢?同时您也是产业的参与者,在做这些项目时您会考虑到产业监管吗?您认为有具体的监管具象的政策吗?如果有,您又该如何面对?会担心自己的项目会因法律问题受到处罚吗?您对个人的安全又如何看待?

史兴国:

从业者对监管的感受往往感同身受。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因为拿不准政策导向,多方咨询后得到的结果依旧模糊不清,导致我们在业务开发上一直存在很大的困惑。我们作为底层技术开发也许还好一些,涉及客户、资产的业务方更能体会监管带来的无所不在的焦虑。

我认为,监管实际上决定了Web3.0到底能不能在中国生根。监管是必要的,但是也必须精细化,不能粗放地一刀切,不能因噎废食。任何新兴行业,试错都是必经过程,这是有效创新的源头。不管是监管还是舆论的有关部门,一定不要把某行业随意妖魔化。

最后监管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切忌在不可预期时的180度大转弯。

罗金海:

我非常理解史老师所说的业务方的担忧。我们此前开发的偏应用层面的业务,在法律合规上咨询过三位律师,他们给我的回答都是没有问题,但我还是一直战战兢兢。

史兴国:

现在罗老师对打算或正在all in Web3项目的从业者,有什么建议呢?如何在web3里面规避风险、抓住时代红利?

罗金海:

可能由于我所在企业和我的视角原因,我对这方面可能有些看不清楚,甚至有些小小的偏见。

首先是我们无法回避Web3发展中,Web2巨头以中心化的角色进入并开始去中心化业务的问题。

互联网早期和Web2时代的早期,大企业的老板无法完全接纳当时的互联网概念,但现在的互联网人对Web3的理解甚至不比我们这些原教旨主义者差。他们切入Web3的角度以及将Web3与既往业务结合的方向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我认为,在从业者乃至世界还未能真正看清Web3之前,任何入局者都要保持审慎。

第二板块:元宇宙

史兴国:

罗老师带领2140和子弥实验室出版了一套新书:《图说元宇宙》《设计元宇宙》,并把元宇宙比做是21世纪的“出埃及记”、足以代替“全球化”叙述人类下一个百年。元宇宙具有天然蛊惑人心的魅力、强大的“元叙事”能力,为什么说元宇宙是人类的元叙事?元宇宙能够风靡全球、造成广泛的现象级传播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罗金海:

关于元宇宙为何拥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心灵驱动力,我所想到的是元叙事这个词汇。最初,元宇宙是大家认知中一个十分虚无缥缈的概念,什么东西都往里头装。

当我想到语言叙事这个概念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莱布尼茨希望使用通用的数学逻辑来形成一门世界性的语言,这个想法应用在元宇宙中,就是元叙事。它指明了我们对数字未来的一个完整的方向。相比干枯且难以想象的Web3,元宇宙以其惊人的包容性和可想象,成功造成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就像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的全球化,为很多精英带来一个明确指向,也衍生出了信息、物流、知识等事物的全球化概念。

在逆全球化抬头,全球化这个照亮全世界半世纪之久的,所谓的元叙事渐渐离我们远去时,我们所有人的内心便需要寻找另一个元叙事。我作为一个媒体人和作家,以此创办了2140,希望能为大家找到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元叙事。

说到创业,我对史总的创业经历也有所耳闻。您2016年放弃了体制内的光环,辞去中科院软件所互联网实验室总工程师的职务,带领团队创立超块链,专注研发并行区块链技术,想听史总讲讲您的创业初衷和心得感悟。

史兴国:

我最早接触的,由粗糙字符构建的互联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跨越物理距离交互的感觉促使我投身互联网底层开发,机缘巧合下进入中科院软件所。

当时的互联网由Linux 操作系统为基础,我在中科院从事的便是Linux 相关的底层技术开发。当区块链出现时,就像我初识互联网一样,我突然感觉区块链将是我们的未来,是未来互联网的基础,就像Linux。任何事物早期都是一副粗糙的模样,而我们这样的底层开发者能做的,就是将其精细化,普及化,解决其遇到的困境和问题,这便是我开始研究并行区块链的初衷。

只是现行的串行结构却存在很多缺陷,难以承载Web3或是元宇宙级别的应用和用户。目前主流的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促日销,处理用户洪流不亚于进行一场正式战争,就像《木兰辞》中即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一般“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做好提前准备。

但是我观察到的区块链行业却是“左手一根烧火棍,右手一本《金刚经》”的状态,有些弄不清这是要去前线打仗还是去化缘,与Web2世界能处理的用户洪流相比,不足其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我们团队是外界认知中的极客,钱通常不是我们的首要关注,更重要的是我们为技术本身和其突破而兴奋,在认识到区块链并行结构的潜力后,我们就很难不去做点什么了。

第三板块:Crypto与NFT市场

史兴国:

让我们来谈谈这次加密市场崩溃。今年5月,崩盘的Luna犹如多米诺骨牌,导致全球加密市场暴跌,各种黑天鹅事件频出。根据CoinGecko的数据,自去年11月达到69000美元的巅峰以来,比特币至今已经下跌超70%。因为下跌太过猛烈,《纽约时报》形象地将这种情况称为“自由落体”。比特币之外的第二大加密货币以太币于6月18日触及2021年1月以来最低位。在罗老师看来,Luna崩盘带给加密市场什么教训?
曾经被很多加密从业者非常崇敬的Crypto投资机构,在抵抗此次金融海啸风险时充分显示了它们的脆弱、不堪一击,近期的清算和爆雷,到底是为什么?


罗金海:

加密市场的降温是否与Luna的暴跌有关系,我没有办法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但我们可以从三点来看本次熊市。

其一,在早期比特币市场中,50%上下的涨跌是常态,因此我们不需要太过于看重本次熊市。其二,加密货币市场与纳斯达克、A股的走势呈现相似的路线,这意味着按理来说完全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加密货币与现实世界的金融体系深度捆绑,现实金融市场的风险会传递给加密货币市场,资本在金融市场的损失会在加密市场找补。其三,加密市场的玩家可能已经学会做空了。

加密市场中的散户往往是重资产投入,大资本对加密货币天生的不信赖也导致资本进入的缓慢,这为做空者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可以预见,以后的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将大于现实金融市场,而且会跟现实金融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最后,波动过快、过于剧烈的加密市场将不会存在熊市和牛市的概念,一切只看人性疯狂的边界在哪。史总认为熊市可以重点布局哪些赛道呢?作为大厂该如何布局,作为企业该如何布局(其中国企该如何布局,民企又该如何布局),作为个人又该如何布局?

史兴国:

严格来说,我们只是一位旁观者,对熊市本身的发言权并不大。但是从布局来说,就需要考量自身的角色认知。在区块链或说Web3行业中,你是要摘桃还是陪跑?如此形成了长期与短期的思维和运营分野。布局业务,只要方向没问题就能迅速崛起,但垮得快;布局技术,周期会被拉长,但只要方向正确,就能持续生存。

目前来讲,不管是元宇宙还是Web3,技术基础都非常薄弱,这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切入角度。但是这个领域的认知门槛较高,你难以判断某一技术方向是否值得,能否在行业未来占据重要位置,也需要耐得住长期开发的寂寞。

业务层面上,我比较看好的是在实体经济上能有交互作用的领域,比如NFT。目前NFT仍以投资类型、艺术类型为主,而不是业务型。

您在前面表达对大厂占据Web3领域的焦虑,这一方面我和您的看法略有不同。例如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两家手机行业无可争议的大厂,倒在了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前夜。其一,大厂的创新能力不一定符合新行业的需求;其二,市场规模较小时,大厂难以加入,可市场规模够大时,大厂已经追不上这个“新兴市场”的初始团队了。就像2010年后兴起的Web2黑马,绝大多数都不是曾经的大厂。

加密市场的暴跌也传导到了NFT市场,全球NFT也迎来熊市,交易总额和全球热度指数骤降。有人坚信NFT的价值,有人则质疑其科技的幻象外衣;有人认为泡沫破灭,也有人认为目前只是周期性波动。在罗老师看来,NFT的实际价值和未来趋势是怎样的?对普通大众而言,其价值在何处?
 

罗金海:

我并未感受到NFT的泡沫破灭,我认为NFT发展至今都秉持着比较健康的节奏。整个市场是欣欣向荣的。我们不能因为其市场价格的降低和热度指数的下降判定NFT的价值,从大量企业布局NFT来看,NFT是我看到的区块链应用中最为健康和积极正面的一种。

目前的NFT、数字藏品实际上是大家追寻流量走向、品牌走向或是IP走向的应用,其真正价值的凸显还得等到Web3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的时候,是持有者可以通过NFT在元宇宙世界中穿梭的时候。现在NFT还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谈泡沫破灭还太早。现在的NFT是物理世界映射的NFT,原生态的NFT还太少。

这是我个人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史总是如何看待NFT的实际价值和未来走势的呢?它最终应该走向哪里?

史兴国:

NFT市场走势与当年加密货币市场的风浪相比,可能算不了什么,我很认同您的观点。

NFT本质是现实世界权益在数字世界的抓手,NFT本身不具备意义,而是NFT背后代表的东西和业务才是价值所在。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们知道域名是有价值的,部分域名还被炒作到高价,但随意注册的域名且不将其使用到网站上的话,域名很可能一文不值,反而因注册年费而成为负资产。同理,网站广告的价格来源于网页价值,网页价值源于其背后的具体业务。

因此,NFT本身是不值得去探讨的,我们需要探讨它后边所代表的东西。NFT在未来可以是权益凭证,可以是身份表达的媒介,甚至可以是一切。仅以目前NFT的初级形式——版权形式表达属于文化消费领域,中国的该领域市场规模在一万亿左右,由此衍生的品牌营销、文旅行业等业务应用乃至Web3的应用,都是NFT未来特别广阔的市场。

第四板块:数字藏品

史兴国:

再来说说国内的数字藏品市场。罗老师曾经提出,现在的数字藏品基本仍然局限于物理世界,这显然只是数字文明最初的创世阶段,那么在您眼中,理想的数字藏品是怎样的呢?

罗金海:

理想的数字藏品需要与极致的数字世界相连接,也就是当我们有能力呈现完整的数字文明时,数字藏品能在其中获得最大化的应用场景。当然我们现在还差得远。

但就国内的生态而言,数字藏品相比NFT也是残缺的,如二次交易都无法达成的话,自然也完全谈不上具体的应用场景。

我认为的理想的数字藏品,是在未来的一个数字化场景中,由智能合约生成的,有能力跨越更多场景并获得更多系统认可的事物,以此达到数字藏品数字化价值的最大化。当我们持有某数字藏品,我们就能在一定领域内成为像李白一样的人物,笑傲山水之间,凭借御赐金牌在任何地方吃喝玩乐,傲笑山水之间,然后拿出预制金牌的话,可以就是在任何地方可以吃喝玩乐,“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注:引自余光中的诗歌《寻李白》)我们可以拥有这样的豪气和自由。

史兴国:

太厉害了!我理想化的数字藏品差不多就是您说的这个样子。您说的非常有人文感觉,让人迅速感受到它的魅力。数字藏品市场发展迅速,出现了“千藏大战”的局面,平台内卷严重、IP滥发。在您看来,数字藏品未来会只是昙花一现,还是会变成一个长尾市场呢?当下内卷的市场该如何才能破局?

罗金海:

我们2140也在做数字藏品市场,这方面也算比较有发言权。针对数字藏品的解决方案,我认为其一是需要为数字藏品提供应用场景,比如在2140平台上,我们会为藏家提供数字藏品的对应道具,藏家可以在数字世界中操作交互;其二数字藏品可以跟2140的整个大的故事背景能够融合起来,在138亿年的宇宙框架设定之下,那你发的这一幅图案,也许是在某一个六域文明里面,某一个石壁上的一幅画,所以你这幅画跟我整个故事是能够连接起来的。

这是我想到的一些破局之道。不知道史老师想到了什么办法?

史兴国:

特别好。您本身是作家,作家用文字来建造人类的精神世界,这是千年来不变的路线。2140平台实际上是您以现代作家的身份使用新兴技术所写给未来人类的一本新书,指引他们用元宇宙的方式去阅读和感受,而数字藏品就相当于其中的某一章节或文字、道具。我认为这十分具有代表性,至少是数字藏品能够产生长久生命价值的方向和方式。

罗金海:

我们的路线更多偏向人文性或者业务应用,史老师可能更偏向底层技术架构。在数字藏品领域,史总带领的超块链团队最近做了一件大事,超块链宣布联合火讯财经以及一些知名机构参与共同发起“数藏云”一亿元计划 ,为一千家实体企业提供免费数字藏品技术供应。引起了行业内的很大反响和报道。为什么超块链要参与这个计划呢,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数藏云过往有哪些成功案例可以分享吗?

史兴国:

是的,我们超块链最近联合火讯财经、上市公司倍轻松共同发起了数藏云计划,为1000家实体企业提供免费技术供应。我们超块链董事长张向宁先生以前创立了中国万网,那是互联网行业的早期,当时全中国都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就像现在的实体企业不知道区块链是什么,当时张总便作出计划,至少让一万家企业上网,当时看起来很疯狂的事,在几年后发现根本不疯狂而是太保守了。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所有的企业为了让行业知道他们,不敢不做一个网站。

同样的道理,不管是数字藏品还是NFT,它都是网络权益的表达形式,只不过目前它是一个初级表达形式。随着越来越多的权益会存在于数字世界,能表达、处理这些权益的方式只能靠NFT数字藏品。你可以说我没有NFT,但是你绝对不能说我没有处理和持有NFT的能力。

你有NFT之后,你有表达你数字权益的地方,如果你没有的话,那你实际上是“数字奴隶”。从某个角度来讲,在Web2时代,实际上我们每个用户都相当于是一个“数字奴隶”,我们并没有一个独立的数字个体存在。未来的企业自然需要处理和持有数字藏品的能力。希望Web3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数字个体。

对于实体企业而言,Web1时代,如果企业没用网站,那相当于这个世界上没有这个企业。现在我们应该让企业具备至少发藏品和发NFT的能力。可是要做到这点,对于我们行业内的人来讲倒是不难,但是对行业外对企业,门槛仍然很高,也需要经验。并且如果真的想做到将来能够支撑业务级的数字藏品,得需要并行区块链,就是我刚才说的,必须要能够支撑真正成规模的这种项目和应用,互联网级别的这种区块链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数藏云便是筑路人,帮助实体企业把入局Web3的路铺好。

如果我们相信web3.0将在中国发生,那这条路就是通往Web3弯道超车的必经之路。

数藏云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轻松小镇已成功发行了《本草纲目》和李时珍数字艺术版权IP系列的藏品;比如星愿宇宙与上海希之星公益、中华思源扶贫基金会联合发行了星愿宝贝公益藏品,为自闭症儿童和残障儿童完成社会募捐。目前数藏云的总服务人数已破150万人次,接下来数藏云将为所有有意愿进入Web3的企业用户提供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我们愿意手把手的帮这些企业搭建和运营他们自己的数藏平台,并且让他们能够按照web3的方式去赋能他们自己的业务。这是我们做数藏云的目的和初衷。

罗金海:

那现在超块链的技术体系其实和大厂的方向走的是不一样的和,最后拼的是生态,谁能够形成更大的生态,谁就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这块我其实没有特别想清楚,联盟链和公链上的数字藏品最后能够非常友好的连接吗?

史兴国:

我个人也不看好联盟链上的藏品。

联盟链本质上是使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库,并不具备完整的资产表达能力。所以你可以用联盟链发藏品,但是当你未来希望用联盟链上藏品来表达进一步权益的时候,或是你需要将权益跟企业业务更深度结合的时候,联盟链的劣势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企业至少需要一个具备公链架构和水准的区块链,才能保证企业发行的东西是带有独立数字属性的个体。即使以后联盟链与公链跨链链接,也大概率会采用映射的方式,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合约交互的能力。我认为,企业在进入Web3时,应该在起步时就在公链架构上去做这件事。

不过需要补充一句话,公链和联盟链的区别,本质上它也是串行区块链的一个概念。因为这个链在搭建的时候,串行链只能把自己设置成一个特定的模式,它没法兼容不同的模式,设定完了之后,它要么是一个公链,要么是一个使用了公链技术的私链。如果这条私链里有有限的节点,那么它就是一个联盟链,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

但本质上如果到并行区块链这个架构里来讲,实际上并不需要明确地区分所谓的联盟链,或者是公链这样的一个特征。因为并行区块链下,链本身它的特征就完全是并行化。它的业务模式可以在它的单链或子链上做同一个信用域,或者叫做无缝的切换。所以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我到底现在是用联盟链,还是用公链这个问题。

所以就像我刚才说的,其实在并行体系架构下,目前我们看到的很多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只不过我们确实得承认,在串行区块链的现在生态下是最完整的,而且上面已经沉淀的资产是最多的。

那么你想让他想切换到并行链上来,需要花比较长一段时间的。但是整个行业都在朝这个方向去转移,包括以太坊做的2.0,实际上也是在朝并异化这个方向发展。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来源:火讯财经资讯 原创
#web3

评论0条

火讯财经资讯

简介:坚持公正、真实、专业的立场,参与、见证、记录区块链时代。

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