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请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CoinVoice官方立场无关

比特币的叙事狂欢

链声黑板报
2021年02月25日


【本文选自《香帅中国财富报告》( 2020-2021)第十二讲《社交媒体和比特币价格之间有什么关系?》】

2020年 12月26号,我在得到的课程里讲过一次比特币和社交媒体之间的关系——记得课程上线那天比特币已经比2020年初上涨了233%,达到23000多美元的历史高点。

当时有人问我“要不要投”——我的回答是“(这种)信息透明度差,基本面的未来不确定性大,更依靠“想象力”的资产,会是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要不要随泡沫共舞,可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需要谨慎决策。”之后比特币仍然维持一路狂奔的趋势,持续新高。尤其在宇宙第一网红马斯克的加持下,到2月22日,已经达到58000美元—— 各路神仙已经开始叫嚷“再也见不到5万美金以下的比特币”—— 现实总是比预期精彩。仅仅1天后,随着耶伦大妈严厉的警告“比特币具有高度投机性,经常被用于非法融资,应用效率低下。投资者应该小心”——比特币价格开始狂泄,5小时暴跌7000美元,24小时跌幅一度超过17%,更有近50万投资者爆仓 ——充分体现了比特币作为“超高波动风险资产”的特征——

1

比特币:一次成功的叙事

在比特币的价格狂欢中,其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率也屡创新高。更重要的是,这些曝露不但会影响到资产的定价过程,更会影响到资产价格的上下波动。

比如说,2020年比特币 从年初7000多美金的低点一直涨到23843美金,创历史新高,涨幅高达233%,是2020年全球大类资产中遥遥领先的第一名。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比特币价格走势和社交媒体活跃度高度相关。有家专门监控比特币在社交媒体中互动情况的公司叫lunarCRUSH_它的数据显示,2020年11月初以来,比特币的社交媒体活跃度快速上升,11月末触及高点,价格也达到高点。谷歌的数据也显示,比特币的搜索指数与比特币价格的相关性为66.4%。每一次谷歌搜索指数上升时,都是比特币大涨的时候,二者同比攀升,亦步亦趋。

为什么社交媒体和比特币的走势如此相关呢?之前我们讲过,“资产价格取决于预期的未来现金流”。我们一般对现金流很敏感,但往往忽略“预期是什么,怎么形成”这件事。

比如说已经退市的乐视,退市前股价只有0.18元,但是,它也一度到达过45元一股。支持这个价格的是什么?就是投资者对于这家企业的“信念”和“共识”。信念越强,价格越坚挺。

那这种共识是怎么形成的呢?2013年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用“叙事经济学”做了解释。按照希勒教授的说法,叙事就是“通过口述、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得以病毒式传播的大众性故事”。当某种叙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时,会引起广泛的情绪共鸣,然后影响人们的判断、决策和行为。其实现在的饭圈经济、网红经济啊,都可以在这个框架下得到透彻的理解。

资本市场上,叙事改变人们的投资行为,影响资产价格的例子特别多。比如说,2014—2015 年间的互联网金融热潮。当时“互联网颠覆金融”这个叙事开始传播流行,吸引很多人和资金进入,资产价格开始上涨——像当时一家叫熊猫烟花的烟花企业,把自己更名为“熊猫金控”,主营业务变成互联网金融,市盈率嗖的就从80倍直接上升到1000多倍——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不断助推这个叙事,投资者逐渐觉得“颠覆”这个事能兑现,市场情绪更加高涨——“叙事”慢慢变成集体信念、交易行为,最终进入资产价格。

如果这种集体信念是错的,那么现有资产的价格就是泡沫——中国由流行叙事导致的泡沫特别多,玉石、红木、藏獒、兰花……都有过这种叙事由盛转衰、价格起落的经历。

但是,一旦这种集体信念被更大面积地接受,成为公共信念,被固化甚至传承下来,就会变成资产价格形成的内生因素。钻石就是一个最成功的例子。“钻石就像坚贞爱情的承诺”这个叙事大获成功,逐渐变成集体信念,传播时间越久,接受人群越广,就上升到“信仰”的层面,价格的“共识基础”就相当坚硬了——你看,不管信不信钻戒真的“值这个价”,都很少有男生敢轻易挑战这种信仰。

近年来全球经济中最成功的叙事就是比特币。

互联网时代以来,技术极客们崇尚技术无政府主义。2008年比特币面世,集密码学、点对点传输、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等各种技术于一身,这样一个数字加密货币摆明了要对抗传统国家货币。它首次发行的时间很有趣,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正好是全球对金融霸权的厌恶达到顶点的时候。当时比特币的白皮书就带着很浓的檄文色彩,这给了比特币叙事传播一个好开端。而且,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又给这个叙事添了神秘色彩——去中心化、神秘主义、技术极客、数字货币,这几项叠加,比特币叙事开始在技术圈和暗网世界流行,一种关于“未来货币”的集体信念隐约形成。

但到此为止,这个叙事还属于一个“小圈子”。直到2013年8月,德国政府认可了比特币的法律和税收地位,10月加拿大还出现了比特币ATM机——比特币诞生后的4、5年恰好处于全球进入社交媒体时代的阶段,监管放松使比特币叙事突然“破圈”,全球扩散,价格也飙升。

然后就开始出现很多“一夜暴富”,这种故事很容易就在社交媒体开始病毒传播——这种传播不但使得关于比特币的“集体信念”被加强,还刺激价格进一步上涨。到2017年,比特币价格涨到快2万美元,从0.1美元七年上涨20万倍。接着2018年委内瑞拉恶性通胀,很多民众用比特币转移财富——到这时,比特币叙事已经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广泛“共识”,它本身也成为一种新“资产”物种。

其实在资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中,“信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媒体在构造公共信念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它们创造话语体系,塑造并传播这些信念。而社交媒体的出现,更是加速并且强化了公共信念的塑造和传播。


社交媒体影响预期,预期影响金融资产价格——这就是我说的,社交媒体影响了金融资产价格的形成过程。而比特币不过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

2

社交媒体让资产价格波动更大

具体来说,社交媒体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是:估值的波动更大,更容易形成泡沫,也更容易消散。

其实这个事情从现在网红的蹿红和过气可见一斑。有句话叫做“我认识网红的速度,已经追不上TA们的过气速度了”。说透了就是“公共信念”越来越容易形成,也越来越容易摧毁。这件事反映在资产世界里,就是资产价格会大起大落: 

一方面,公共信念很容易形成,资产定价更容易形成“共识”,这更容易让人产生“与泡沫共舞”的倾向,尤其像第一讲中说的,2020年,债券这些安全资产收益率太低,投资者开始有风险偏好,去赌那些超高风险、超高回报的资产。2020年美国不少上市公司甚至基金就配置了比特币,这些消息更刺激了比特币价格疯涨,进入一个“信念加强-价格上涨”的正循环。

另一方面,这种共识也非常脆弱,很容易发生反转。比如说比特币11月26号闪崩,盘中从19000多美元掉到16000多美元,跌了3000多。原因其实挺简单,就是当天早上8点左右,一个币圈大佬连发十几条推特,说美国财长姆努钦计划出台有关“自托管加密钱包”的新规定——这个小道消息很快在社交网络发酵成“美国加强对加密货币监管”的传闻,然后引起一场雪崩。

可能有同学会追问,那社交媒体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是好是坏呢?我该怎么做呢?这其实是个很悖论、很复杂的问题。

比如说比特币这样不透明、基本不受监管的资产,没有权威信息,也没有可靠数据,定价效率会很低,现在各种基金机构都拼命从社交媒体网站上搜寻可能的信息,某种意义上也可能提高定价效率。这就意味着,如果信息正确,羊群效应也可能提高定价效率。但是,它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就是资产价格波动会被社交媒体加大。尤其是那些信息透明度差,基本面的未来不确定性大,更依靠“想象力”的资产,会是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要不要随泡沫共舞,可能就真的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同学们一定要谨慎决策。

思考题:

今天课程里说,“那些信息透明度差,基本面的未来不确定性大,更依靠‘想象力’的资产,会是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你能找到几个典型例子吗?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比特币

评论0条

链声黑板报

简介:专注区块链发声

专栏

更多>>